南都学坛

汉代文化研究140

  • 秦汉“军兴”、《兴律》考辨

    孙闻博;

    与日常性"徭""戍"相别,战时征发、调集称"军兴",与"从军"关系密切。从秦汉《兴律》到唐代《擅兴律》,军兴内容逐步被纳入其中,并成为主体,前后存在一个发展的过程。张家山汉简《奏谳书》有涉及"发屯"的案例。蛮夷大男子因逃亡而被处以腰斩重刑。相关量刑判定,对理解汉代《兴律》多不载军兴内容,或有启发。当时军兴的相关规定,仍属军法范畴。

    2015年02期 v.35;No.152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5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41 ]
  • 礼不忘本 乐好楚声——汉高祖刘邦乐舞思想研究

    季伟;

    史书关于汉高祖的乐舞史料记载并不多,只是从不同角度记述了高祖为君、为夫、为父的事迹,其中也反映出了高祖刘邦胸怀博大、继往开来,礼不忘本、乐好楚声,率性而起、即兴而歌,载歌载舞、人文关怀的乐舞思想特征。

    2015年02期 v.35;No.152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7 ]
  • 《居延新简》所见“寒吏”

    钟良灿;

    《居延新简》中有关"寒吏"的记载,反映的是边塞下层戍吏生活的"寒苦"与艰辛。他们待遇不高,且因自备衣装等物而常易趋于"贫寒",以致有被"罢休"的可能。"贫寒罢休"反映的应是与訾选有关的一项选官制度。戍吏一般来自当地,积功劳升迁,从而摆脱"寒吏"身份应是他们积极入仕的动机。然而,大部分戍吏未能如愿,却因生活的"贫寒"而遭到"罢休",若要复职,须资产达到一定标准。"寒吏"语汇的出现,为我们了解边塞戍吏的实际生活状况提供了便利。

    2015年02期 v.35;No.152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9 ]
  • 秦汉时期广阳郡周边交通考论

    高冰;

    秦汉时期的广阳郡(今北京周边地区)为幽州之核心,国家在该地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交通网络,以联通辽东与冀、并诸州,使之成为内地农耕民族与匈奴、乌桓、鲜卑等游牧民族交流融合的前沿,以及秦汉帝国东北的战略要枢,对于沟通中原腹地与边疆的联络和抵御北方胡族的侵扰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卢龙道的开辟,不但促进了辽河平原与华北平原的商贸往来,而且使广阳郡演变为中原王朝经营东北地区的桥头堡。

    2015年02期 v.35;No.152 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54 ]
  • 《后汉书稽疑》:为“国史”修订提供学术支持的力作

    刘太祥;

    扬州大学曹金华先生的力作《后汉书稽疑》一书于2014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该书对点校本《后汉书》作了全面系统和具体深入的考校,不仅为点校本《后汉书》的修订提供了有力的学术支持,而且对正在进行的"国史"修订和中国古代史的进一步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015年02期 v.35;No.152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2 ]

历史学研究

  • 唐代幕府武将挂文职事官、文散官官衔现象研究

    王政达;赵庆伟;

    受魏晋南北朝士族文化的影响,唐代在官职设置上有清、浊之分,以清官为贵。安史之乱以后,相当一部分幕府武将会被授予一个或数个属于清官范畴的文官头衔。这种现象在唐朝中后期十分普遍。一方面,唐朝中后期,幕府武将业已成为一个重要群体。由于专门用作奖酬军功的勋官日益低贱,已失去了原有的作用,因此唐朝政府不得不拿出一些清贵的文职官衔授予幕府武将,代替勋官用以奖酬军功、安抚人心。这种现象的出现,实际上体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绥靖,是唐朝政府对地方控制力削弱情况下的一种安抚措施。另一方面,由于在藩镇的人事任免上,节度使可自辟僚属,使得一些幕府僚佐与唐朝政府之间出现了某种程度上的脱节。因此将中央的文职官衔广泛授予各个藩镇的幕府僚佐,使原本游离于唐朝政府之外的幕府官僚被纳入到了唐朝统一的职官体系中,在唐朝政府与幕府官僚之间建立起了一种名义上的隶属关系,在形式上保证了国家的统一。

    2015年02期 v.35;No.152 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5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55 ]
  • 魏晋玄学中情礼关系的嬗变

    阎秋凤;

    情礼关系是一个永恒的历史课题,也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课题。先秦时期儒道两家就对其有着不同的看法;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政治黑暗,情礼关系更加受到了挑战。何晏、王弼、嵇康、阮籍、向秀、郭象等一批批玄学名士,身处乱世而忧世愤俗,为了重建自己的理想社会和理想人格,重新关注和思考宇宙自然与人生,探讨道德与人性。随着时事的变迁,玄学名士们纷纷以不同的言、行对情礼关系做出了不同的诠释。

    2015年02期 v.35;No.152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5 ]
  • “蚁穴”外交与条约体系——1921年端王回京事件与北京政府的应对

    任润鑫;

    1921年上半年,在义和团运动中被当作祸首而发配在外的前清端王载漪,打着回京就医的旗号扶子媳灵柩回京,引起了外交使团的强烈抗议。北京政府为冲破条约体系的束缚,在此事件上对端王百般维护,"蚁穴"式的修约努力体现得淋漓尽致。最终端王在外交使团的反复要求下被逐出京城。端王的个人悲剧同国家命运相结合,让这一事件对当时的国内外形势做了一个全景式的反映。

    2015年02期 v.35;No.152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0 ]

文学研究

  • 远山堂“二品”述论——祁彪佳戏曲批评观鸟瞰

    王辉斌;

    撰著于明代晚期的祁彪佳《远山堂曲品》与《远山堂剧品》,是明、清之际颇具批评特色的两种戏曲论著。"二品"共对708种戏曲作品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品评,慧眼独具,新见迭出。其所呈现出来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突出结构的重要性,注重语言的兼蓄性,主张本事的新奇性,升华"境"的审美性。而其批评价值之所在,则又主要表现在具有很高的戏曲文献价值等多个方面。"二品"对李渔《闲情偶寄》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2015年02期 v.35;No.152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4 ]
  • 如何走出中国古代文学传统论题研究的困局——以先秦两汉文学为例

    韩国良;

    新时期以来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视野不断扩大,但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传统论题被渐渐淡忘了。而实际上有许多我们认为已有定论的论题,或者已经无法得出定论的论题,前人的认识却是相当肤浅的。以先秦两汉文学为例,笔者认为要想打破目前古代文学研究的这一窘境,我们至少应该做到以下四点:旧文献新利用,对前人在一些文献材料上的不当看法进行大胆纠正;积极发掘新的材料,对一些前人所忽视或重视不够的材料进行大胆采用;注重相关概念原始关联的探索,力避潜心枝叶,不顾本源;对人的社会实践,特别是言语活动的复杂性给予高度重视,力避机械武断,简单从事。

    2015年02期 v.35;No.152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0 ]
  • 笔记小说中的图谶文化

    李娟红;

    图谶是假托天意或神冥用韵语形式所做出的对社会的发展动向、人事的福祸吉凶的先兆性预言。产生于汉魏六朝的笔记小说记录的图谶之术较多,有些书中所采撷的相关材料达到了全书的60%以上。其所记录的图谶之术主要通过画、物、谣来发生,以梦、卦、神仙术士的预言为载体,通过谐音、描述等方式来实现,影射当时敏感的政治事件和人物,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祝愿,由此展示古代士人的政治理想和节操。

    2015年02期 v.35;No.152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50 ]
  • 暧昧的现代性:空间与个人主体的博弈——从赵树理的《三里湾》说起

    韩煦;

    在现当代文学中,现代性的解构往往伴随着个人主体性的消解,而与此同时,小说中的地理叙事却突破了这种藩篱,以空间主体性的姿态冲击着对于现代性的表述,使之呈现一种暧昧不明、模糊不清的状态,赵树理的《三里湾》即因此而受到现代性的质疑。在《三里湾》中,个人的主体性是一个被吞没、消解的过程,与此同时,也是空间的主体性不断壮大的过程,空间将个人都收罗进来,由此使其自身成为整个文本世界里着力要表现的对象。在这种对立与博弈中,因隐匿了的个人主体性而被误认为是现代性的缺乏。其实,赵树理小说所突出呈现的空间主体,也是一种"现代"的创造,这种创造从空间内部结构的摩擦和力量的对比中显示出一种复杂性来,这种"变化了的新空间"与文本中"擦肩而过的个人"在叙事主体性上的对抗,体味出另一种暧昧的现代性。

    2015年02期 v.35;No.152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3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5 ]
  • 游离于边缘的救赎——《寻找格林先生》的宗教伦理取向

    符贞;

    《寻找格林先生》是索尔·贝娄的著名短篇,其主人公格雷布作为典型边缘人的代表,在竭力寻找格林先生的过程中完成了对自我、他人的救赎,反映了其对善、人性、责任的追寻,为充满悲观色彩的社会留下了一缕希望的阳光。该寻找过程很好阐释了贝娄"肯定"的宗教伦理观。从小说反映的"责任"伦理、"受难—救赎"伦理、"爱人如己"伦理,可以看出贝娄的小说人物塑造深受犹太传统的影响,体现了犹太伦理一神教的道德思想及犹太伦理关怀。

    2015年02期 v.35;No.152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3 ]
  • 诗的本质与社会功用——菲利普·锡德尼《为诗辩护》的美学思想

    杨瑞;

    在西方文学史上,诗和诗人的崇高地位并非与生俱来,而是经历了长期的质疑、抵制、甚至是蛮横恶毒的攻击。历史上有众多的文论家和诗人们为了诗的尊严与荣耀进行过争论和辩护。其中,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诗人兼理论家菲利普·锡德尼爵士,通过自己那份流光溢彩的答辩书——《为诗辩护》,探讨了诗的本质与社会功用。梳理《为诗辩护》中的基本美学思想,客观正确地分析锡德尼文艺批评思想的缘起、意义和局限性,在诗歌和诗人地位依然受挑战的今天,重温锡德尼为诗所做的辩护,一方面有助于我们纵向地把握当时英国的美学与文艺思潮,深刻理解文艺复兴到来的必然;另一方面能引导我们正确看待现代诗歌存在的意义。

    2015年02期 v.35;No.152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7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4 ]

法学研究

  • 中国刑法的演进及其时代特色

    赵秉志;

    了解我国刑法的演进历程及其时代特色,对于全面深入了解中国法律体系、法制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状况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回首刑法变迁的历程尤其是中国现代刑法的演进,我国刑法立法逐渐走向开放、科学、民主。我国现行刑法体系仍主要体现为刑法典的体系,具有立法形式的成文法化、刑法理念的现实性、刑法结构的科学化、刑法内容的前瞻性等特点。我国刑法注重刑法理念的时代更新,强化刑法立法的法典化,坚持刑法改革的国际化,并深化新型犯罪的刑法治理,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2015年02期 v.35;No.152 67-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8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55 ]
  • 民法取向探析

    章礼强;沙国华;

    《法国民法典》中体现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民法原则,得到了明确的表述。个人本位兼顾社会倾向的《德国民法法典》反映了资本主义由分散的自由经济向大规模垄断经济发展这样一个时期的法律特征。在个人、社会、国家本位间游移不定的《意大利民法典》所确定的所有权观念体现着来自公共利益的限制。广泛的社会化大生产和垄断经济的大量形成使得美国民事法的社会化浪潮十分汹涌。荷兰将很多特别法留在民法典之外。中国传统(民事)法本位大别于西方,体现了伦理社会本位。新中国民法沉浮跌宕,历经变迁。《民法通则》功不可没,它主要是从个人、社会而非国家的角度选取价值定位。马克思继承了公私法划分的传统,区分了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市民法无非是市民社会的法律表现形式,它通过设定民事权利来维持市民社会的秩序。我国市民法或民法当坚守市民即私人或私主体权利价值取向。中国民法典的原则立法要以确立好的民法价值取向为内涵来撰写,可将分别内蕴民法价值取向私权、平等、自由、秩序、公平、诚信的,尊重私权原则、平等原则、自愿原则、社会和生态秩序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较为学理性的表述通俗化。

    2015年02期 v.35;No.152 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5 ]
  • 我国新疆地区恐怖活动犯罪现状及应对策略

    屈耀伦;

    近两年来,新疆地区恐怖活动犯罪频繁发生,导致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对我国的社会和谐和国家安全带来了严重影响。打击与遏制新疆地区恐怖活动犯罪,已成为当前亟须解决的重大问题。新疆地区恐怖活动犯罪肆虐,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完善制裁恐怖活动犯罪的法律体系,完善新疆地区恐怖活动犯罪之应对机制,加强国际司法合作,才能预防、减少恐怖活动犯罪的发生。

    2015年02期 v.35;No.152 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6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44 ]

政治与社会研究

  • 马克思主义人权观述论

    贺方彬;

    人权是人类长期思考并讨论的法权问题之一,不同阶级与国家基于自身的特殊利益、社会制度、历史文化传统、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等对人权持有不同看法。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家大多从自然法和人的类本质出发,认为人权是人的自然权利、天赋权利,赋予人权以普遍性、永恒性和超阶级性,以此掩盖资本主义人权的经济社会根源与阶级实质。马克思主义运用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在扬弃资本主义人权观的基础上,着重剖析了人权的经济社会根源及阶级实质,认为人权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社会性与阶级性、发展性与历史性、个人人权与集体人权的有机统一。

    2015年02期 v.35;No.152 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6 ]
  • 西方参与民主理论的内核及启示

    靳安广;

    参与民主在西方主流民主(代议制民主)出现诸多弊端亟待疗救的状况下,主张回归本真的民主,扩大公民政治参与,行使平等政治活动的权利。参与民主理论以人民主权论为基础,提倡公民通过平等自由地参与协会活动、工厂管理、社区建设、讨论对话的过程,从而使民主意识和民主能力得以提高,实现国家政治决策上的真正民主。它是为消除现代民主中精英式统治、公民政治冷漠、民主意识淡薄等问题,而寻求的改造完善主流民主的方案。参与民主虽有在操作、政治上层实行上的困难等不足,但对公民意识的增强和民主能力的提高,都有着显著的积极意义。在我国民主化进程中,尤其是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具有颇多借鉴价值。

    2015年02期 v.35;No.152 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1 ]
  • 泰勒斯自然哲学的理性思维探赜

    李秀铎;

    泰勒斯的自然哲学思想是在蒙昧的神话时代向理性时代转向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泰勒斯关于"水是万物的始基"命题的哲学阐释,朴素地吻合了人类哲学理性思维的基本特征,同时,这也是西方哲学起源之地,反映了人类开始由神话之思转向理性之思的努力,体现了人类对理性思维的初步自觉。探究泰勒斯的自然哲学思想发现:彼时的自然哲学之思维就设置了人类思维由彼岸世界向此岸世界过渡的桥梁,揭示了西方哲学发轫就趋向理性思维的事实。然而,泰勒斯自然哲学思想杂糅着神学元素且明显折射出早期哲学的神学印痕。

    2015年02期 v.35;No.152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6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9 ]
  • 道德教化与道德养成——当代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与重塑

    高芳放;

    大学生作为社会整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道德和谐程度也是衡量社会整体道德和谐的重要标志。这就要求大学生理想信念坚定,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健康向上,诚实守信,社会责任感强,人格品质健康,知行统一。对大学生进行的道德养成教育应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使受教育者能够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行为能力和较高的品质。重塑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品质,要从重塑大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自觉、道德自制着手。

    2015年02期 v.35;No.152 10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49 ]

经济与管理研究

  • “经济—制度—意识形态”与经济原则

    陈勇勤;

    经济是产业和政策;制度是社会的游戏规则;意识形态是制度变迁的一个重要因素;利益最大化是用数学求解经济学问题的一种方法;市场出清是供求的理性状态;效率是生产的客观要求。斯密给出道德自律下的道德人,边沁给出法律他律下的守法人,一个经济人必须是道德人+守法人+经济人。凡勃伦说的"制度"近似于意识形态,诺斯说的"制度"是个较完善的概念(正式规则+非正式规则)+(道德+守法)。意识形态是普遍存在的,不能回避它;意识形态的自主性是现实的,但又是有限的。哲学上看,最优化问题展示出辩证法。概率和数学规划一同出现在非均衡模型,可认为这是自然组合。效率必须与收益相结合才有统计意义。文化与制度变迁需要进一步思考。

    2015年02期 v.35;No.152 104-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3 ]
  • 伏牛山旅游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研究

    黄慧玲;

    伏牛山位于河南省西部,是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南省著名山脉之一。伏牛山区面积广阔,涉及两省四市,区内有众多小城镇,有丰富而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该区域具有通过发展旅游业、改善小城镇基础设施、发展第三产业来促进小城镇建设的优势。根据当前伏牛山旅游小城镇的发展特征,因地制宜地制定出山地型旅游小城镇的发展措施:设计以第三产业发展为主、第一第二产业发展为辅,拉长拉宽旅游业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做大做强品牌旅游景区,实现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着力改善小城镇硬件环境,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015年02期 v.35;No.152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3 ]
  •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协同机制

    江明伟;

    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整合,可以提高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与效果,节约审计资源、降低成本,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提供合理保证和有力支撑。在审计整合相关的理论基础上,对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关联性、协同步骤和协同机制的构建进行系统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要提升注册会计师的职业水平,明确审计界限,考虑多元化的独立审计,强化沟通和协调。

    2015年02期 v.35;No.152 117-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1 ]

学术札记

  • 城市社会性公共设施闲置的原因及对策

    张晶晶;杨龙;

    <正>一、社会性公共设施闲置的原因(一)体制性闲置主要原因1.缺乏大众化考虑我国的大型场馆设施一般都是由政府财政拨款、为举办大型赛事建设的,所以在前期设计中很少充分考虑市场实际使用能力和市场需求,导致对多功能化、民用化等问题重视程度不够。大型赛事结束后,场馆提供的服务往往与城市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实际需求不匹配。2.缺乏服务意识根据2013年北京市社科院的调查,超过一半的市民

    2015年02期 v.35;No.152 119-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7 ]
  • “习问”在《国文百八课》中的应用及对当今中学语文教材习题设计的启示

    靳一鸣;

    <正>《国文百八课》中的习问是一套综合性的训练系统,附在每课的最后一项,相当于现在教材中的单元练习,旨在对"文话、文选、文法或修辞"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综合性训练与考察。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习问"系统开创了教材习题编写的先河,给后来的教材编辑以深远的影响。一、"习问"在《国文百八课》中的应用(一)关于"文话"方面的习问文话是《国文百八课》这套教材编排的纲领,是全书最有价值的部分,文话即文章做法的常识,其显著的特色

    2015年02期 v.35;No.152 120-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55 ]
  • 我国法院非讼化调解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杨晓兵;

    <正>一、我国法院非讼化调解的现状我国的委托调解与国外作为司法ADR主要形式的非讼化调解在很多方面都是一致的。从各个法院运行的具体情况来看,委托调解大致有以下三种模式:(1)法院根据调解案件的需要自己组建调解员队伍的模式。法院的调解员由法院聘请,在法院从事非讼化调解工作。调解人员主要由退休法官、优秀人民调解员等人员组成。目前,这种模式在一些地区已发展为附设在法院内的规模较大的诉调对接中心。(2)由司法局选派优秀的调解

    2015年02期 v.35;No.152 12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9 ]
  • 微时代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马文源;

    <正>一、微时代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微时代即以微博、微信等APP为主要传播媒介,以短小精炼的篇幅作为基本传播特征的时代。微时代的信息传播速度比以往的媒介更加快速、传播的内容也更加具有冲击力和震撼力。用户可以通过网络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0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它们除了具备网络媒体的开放性、交互性、即时性等一般特征,与传统的媒介方式如BLOG、QQ等相比,

    2015年02期 v.35;No.152 123-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