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学坛

  • 羽人与楚文化

    黄宛峰

    <正>羽人,即古代传说中生有羽翼的仙人。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因而历史典籍中涉及它的内容相对很少。在历代诗文中,它也只是作为一种朦胧的抽象物被憧憬和想象。而在汉代的画像石、画象砖以及壁画墓中,羽人形象却异常丰富多采。它们或消遥自在地遨游于仙境;或无牵无挂地嬉戏于人间。在汉墓画像中,他们可以说是最富于变化,最具魅力的艺术形象了。本文对羽人形象的萌生、表现的主题及意义略加探讨,以求教于专家学者。

    1993年01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下载次数:5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 油画4幅

    王蕊

    1993年01期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4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东汉鲜卑起源断想

    卫广来

    <正>鲜卑这个民族,东汉以前和中原王朝是没有过接触的,《史记》、《汉书》中都不曾提到它,东汉初年才开始登上中国历史的舞台。东汉的鲜卑主要有两个系统:起源于蒙古草原东北角的拓跋鲜卑,东汉时向南、向西进行过两次大迁移,后来建立北魏王朝,历史学上称为“北部鲜卑”。在蒙古草原东南部发展起来的鲜卑人,东汉桓灵时曾建立以檀石槐为首的部落大联盟,习惯上称为“东部鲜卑”。下面我们探讨的即是东部鲜卑的起源问题,文字上一般仍使用魏晋以来汉文传记中“鲜卑”这个名称。 一、关于鲜卑起源的各种说法

    1993年01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下载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从南阳汉画看汉代的等级制度

    王玉金

    <正>河南南阳是我国出土汉画像石的主要地区之一。汉画再现了汉代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情况。本文试图通过南阳汉画像石资料,来分析汉代社会的等级制度。 一、南阳汉画中的冠饰 在阶级社会中,服饰不仅是为了抵御寒暑、满足人类的装饰需要,而且是等级、身份的标志。统治阶级为不同的等级划定了不同的服饰标准,包括服、冠饰的式样、颜色、质料等,以此来显示统治者的身份。在南阳汉画像石中,服装的差别不很明显,最能显示出等级差异的是汉画中的冠饰。

    1993年01期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下载次数:4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 ]
  • 试析党内监督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李文安 ,李亚宁

    <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党内监督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各级党内专门监督机构得到恢复和发展,为党内监督工作提供了组织上的保障;信访工作的普遍开展,开辟了一条党员群众对党的各级组织及其领导人进行经常性监督的渠道;《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及其它一些法规、条例、规定的颁布,为党内监督提供了依据,促使党内监督逐步向制度化发展。目前,党内监督已经成为惩治党内腐败、纯洁党的组织、提高党的战斗力的重要保障之一,仅1989年全国就查处党内违纪案件197424件,处分党员共计158826人,其中被开除党籍的33487人,留党察看37734人,撤消党内职务的4498人。这有力地表明了党内监督的巨大作用,充分显示了我党的自我净化能力。但是我们还应看到,党内监督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拟就党内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做一些初步的探讨。

    1993年01期 13-1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邓小平科学人才管理思想初探

    赵秀玲

    <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理解,所接受。由此可知,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人才资源,是一个国家经济繁荣的核心。中国要走向现代化,当然离不开现代化的人才,而要使人才辈出,人尽其才,又离不开现代化的人才管理。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所倡导的人才管理思想,为在我国建立和完善一整套科学的人才培训、选拔、使用及考核的良性循环体系和良好环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993年01期 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7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从中心法则看生命观的几个问题

    刁生富

    <正>在生物学中,有一个表示遗传信息传递规律的法则,叫分子生物学中心法则。该法则自产生以后,随着研究的深入,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得到了丰富和修正,在揭示生物界规律、探索生命现象奥秘方面显示出巨大的作用。本文试图就中心法则所揭示的哲学意义,来论述生命观的几个基本问题。 一、生物界的统一性 追求统一性是科学和哲学的崇高使命。“从那些看来同直接可见的真理十分不同的各种复杂的现象中认识到它们的统一性,那是一种壮丽的感觉。”对生物界统一性的探

    1993年01期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深间不能窥 智者不能谋——浅谈《孙子兵法》对保密的论述和启迪

    徐保源 ,李霞

    <正>春秋末期,齐人孙武根据大量的军事斗争实践,写了《孙子兵法》一书。该书以其丰富的内容,精辟的论述,被后人誉为“兵学之鼻祖,”成为风靡世界的华夏八大古籍之一,先后被译成一百多种文字走向世界;不仅受到无数军事家的重视,而且受到政治家、经济管理学家的青睐。他们都结合自己的事业和工作,以《孙子兵法》中探求“百战不殆”的奥秘。但至今还没有人从保密工作的角度对《孙子兵法》进行过系统研究,如果从保密的角度探讨《孙子兵法》(以下简称《孙子》),也同样能得到教益和启迪,主要有以下六点:

    1993年01期 28-30+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董必武参加旧金山会议的前前后后

    沈骏 ,古清

    <正>1945年4月至11月,董必武作为中国代表团的一名成员参加了在旧金山召开的联合国制宪会议,并在美国访问。他在美国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介绍解放区军民对敌作战的辉煌成果和在政权、经济、文化建设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因而受到了华侨、华人以及美国朋友的热烈欢迎与支持。本文主要介绍董必武参加旧金山会议以及国共两党围绕着中国代表团的组成和董必武在美国活动的斗争。 1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次日,国民党政府正式向日本宣战并宣布中国与德意志、意大利两国处于战争状态。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共同发起和领衔签署有26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宣言》。1943年10月30日,中、美、英、苏在莫斯科签署了《普遍安全宣言》。《宣言》提出建立战后国际和平组织的主张。1944年8月至

    1993年01期 3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2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论史家美感

    郑先兴

    <正>史家美感在史学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它包括有哪些基本因素,对史学有什么样的作用,与艺术美感又有什么关系,史坛却鲜有论者。因此,笔者冒昧执笔,详述陋见。 史家美感研究的意义 史家美感在史学中的重要地位,使我们不能不研究它。 史家美感是史家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美感是人们的愉悦的情绪。它即是非理性的,又是理性的。非理性的是指人们转瞬即逝的,易变易生的,时有时无的愉悦情绪;理性的是指人们一经产生就不会很快逝去的,较为稳定的愉悦情绪。因此,可以说,美感是人们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因为美“把人们的全部精神能力——感觉、情感、理智、意志和想象——统一和融合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我们研究史家、既要研究史家理性的东西,即观念,也要研究他们非理性的东西,即情感;同时,还要研究史家的全貌,亦即将观

    1993年01期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解放战争初期内线战略防御方针的形成

    禹宛莹

    <正>史学界公认,解放战争初期为我军内线战略防御阶段。但是,内线战略防御方针是一开始就定下来的吗?不是。那么,它是怎样产生的?什么时间最终确定?本文拟对这些问题略加论述。 关于战争初期战略方针的问题。当时党内、军内存在着不同意见。首先起因于南线战场,它是解放战争的主战场,解放战争爆发前夕,这一地区共有三支大军:山东野战军、华中野战军和中原军区所属部队。另外,刘伯承、邓小平同志领导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由于形势需要,也属南线战场序列。其中,中原军区部队早在1946年1月10日“停战令”生效前,已被国民党重兵压迫包围于宣化店地区。 国民党在南线战场投入的兵力,占其一线作战总兵力的一半以上。内战烈火,首先在

    1993年01期 4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4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河图》《洛书》是古天文数字图形——揭开“河洛”文化的秘密

    韩连武

    <正>我于1992年在开封召开的“周易与北宋文化研讨会”上曾演示过一个“直观天文仪”,并有一个“中国神秘文化根系表”。认为中国神秘文化的总根是古“天文”,并由此生出三大文化主干:八卦系统、历法系统、五行系统。其中《河图》《洛书》(下简称“河洛”)也在此根系之内。当时学者尚不注意。这里我将揭开它的秘密,以昭示天下。 “河洛”保留在道家经典《周易参同契》里。“参同契”的秘密全在“天文”,而“河洛”则是用数字图形表示天文的符号系统。道家用天体运动比喻炼“丹”内容,即丹精运行轨迹。 《河图》是表示“斗建”与“日缠”的数字图形,亦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天文状态符号(古人以为太阳绕地球公转)。《河图》分内层外层,内层用“生数”,外层用“成

    1993年01期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4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试析卜伽丘的《十日谈》

    郭运庆

    <正>欧洲文艺复兴时代是巨人辈出的时代。无论在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方面都有惊人的成就。卜伽丘就是成长在这个伟大的时代里。《十日谈》是他的代表作,但后人对这部具有深远影响的巨著很少做过专题性的研究。本文试图就这一巨著产生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以及社会意义做一不成熟的探讨。 1 欧洲文艺复兴,最早产生于十四世纪的意大利。当时,意大利出现了工场手工业和发达的商业贸易,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最初萌芽,成为西欧文艺复兴运动的策源地。 中世纪的基督教会权力至高无上,垄断一切学术。哲学、教育、科学和文学艺术等都成为封建教会服务的工具。正如恩格斯所说:“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

    1993年01期 5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2k]
    [下载次数:7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论文学的审美本质

    靳义增

    <正>文学本质是一个永恒而常新的命题,自从文学产生之日起,人类就在不断的探讨并留下了许许多多的答案。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只要每换一个角度和方法,就会有一个新的解答,正如萨特所说:“各有各的理由:对于这个人来说。艺术是一种逃避,对于那个人来说,是一种征服的手段。”只要生活在发展,思想在流动,文学在更新,这个问题就将一再地提出来,而答案也将不断产生。近几年来,人们越来越不满足于仅仅了解文学的一般社会性质,而以马克思的“每一种本质力量的独特性,恰恰就是这种本质力量的独特本质,因而也是它的对象化的独特方式。”这段名言为指导,深入把握文学的特殊本质。于是,文学的本质在于审美的命题被提出来了并成为越来越趋同的看法。然而,对于这一命题的分析、论述却大相径庭。有人以马克思的“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为出发点,从创作角度论述;有人以马克思的人掌握世界的四种方式,从审美掌握的角度进行论述,更有人以接受美学的理论,从读者的阅读行为进行论述,这些角度不能说没

    1993年01期 61-67+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4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佛教与中国艺术精神

    李慧

    <正>佛教自东汉进入中土以后,便以迅猛之势广泛地传播开来,后经过魏晋南北朝数百年的吸收、消化,渐渐地与中国文化精神溶为一体,隋唐时,达盛之极。其时,佛教的观念已成为大众日常生活中和精神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佛教精神也和中国文化艺术精神无法再分,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地。 本文试就两者的关系做一具体的探讨。 1 黑格尔说:“民族的宗教、民族的政治制度、民族的伦理、民族的法制、民族的风俗以及民族的科学、艺术和技能都具有民族精神的标记。”那么,我们的民族精神是什么呢?这里,儒道一起(实际上是互补)概括和总结了中国古代的文化,阐释了中国古代的艺术精神。 千百年来,孔子之所以成为中国文化的代名词,就在于他的儒家学说。儒学以礼乐为

    1993年01期 6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0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方言与社会

    丁全

    <正>我国有七大方言,各方言之间,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方面。就词汇方面的差别来说,有同实异名的,有同名异实的;这主要是由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同或概括反映的侧面重点不同所致。方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在影响人们认识的诸多因素中,社会对人们认识的影响较大。社会影响了人们的认识,也就影响了语言。在语言的三要素中,词汇最为活跃,最为敏感,所以。社会对语言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词汇方面。一个地区的风

    1993年01期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张衡《西京赋》与汉画百戏

    李陈广

    <正>张衡(公元78—139年),今河南省南阳县石桥镇人,是东汉著名的科学家和文学家。他的《西京赋》是“精思傅会,十年乃成”的大赋名篇,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不朽之作。在这篇赋中曾对当时的百戏演出情况进行了细致的描绘,是了解汉代百戏艺术的最为真切的文字材料,特别是当我们把汉画像与该赋结合起来探讨汉代百戏的时候,则更显其重要。许多研究汉代百戏的学者早已注意到了《西京赋》,本文仅试图将此赋中有关百戏的记述与已发现的汉画百戏内容进行比较,以求对汉代百戏有更清晰的认识。

    1993年01期 78-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8k]
    [下载次数:5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 ]
  • 别廷芳试说

    王兵翔

    <正>别廷芳(1883~1940),字香斋,晚清光绪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出生于今河南省南阳地区西峡县(旧时为内乡县辖镇)的阳城乡张堂村。其父别永平,家道小康,有田地60多亩。别攻读私塾,念过“子曰”,喜看《三国演义》,仰慕三国人物,19岁时父死下学,务习耕植,闲时尤好狩猎,练就一手好枪法。当时,社会荒乱,乡井不安,常有山上(伏牛山)绿林(老百姓称杆上、刀客…)下来绑票、扰民。这时,游荡乡里,喜弄权术的别廷芳便集枪结势,“保乡抗匪”,1911年被乡里推举为“立禁自卫”的“禁头”,旋即当上了老虎寨的寨长。由此,踏上官匪难分,撕杀钻营的途径,从而,由回车乡民团大队主持,被内乡民团总办委任为西二区民团分团总(1921年);1927年又被驻南阳的国民革命军26路军孙连仲委任为内乡县民团总指挥(原团总张和宣被逼只身逃脱);1928年暗杀县长袁旭,独揽内乡军政财文大权,俨然一方之尊,成了坐镇西峡、雄踞宛西(南阳以西)的军阀;1937年抗击日寇的民族自卫战争

    1993年01期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9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别廷芳用人思想探略

    秦俊

    <正>别廷芳(1883—1940),字香斋,河南省内乡县阳城乡别营(现属西峡县)人,9岁入张堂就读,19岁辍学务农。他以:“剿匪保民”相号召,组织了一支寨勇队伍,其势力日益扩大,自阳城,而西峡,再内乡,发展成为统治着“东达桐泌,西至商雒,南抵均光,北入嵩庐”方圆数百里、人口数百万的封建土皇帝。 别廷芳的起身和发迹,除了当时的天时、地利因素之外,与其注意网罗人才、培植人才亦有极大关系。本文仅就别廷芳的用人思想作些探讨。

    1993年01期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2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 高校落实德育首位应加强四支队伍建设

    宗转运 ,翟富生

    <正>江泽民同志指出:“各级各类学校不仅要建立完备的文化知识传授体系,而且要把德育放在首位,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庆祝建国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高校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德育首位落到实处,有许多工作要做,但关键在于队伍建设,本文仅就党员、教师、政工干部和学生骨干四支队伍建设略陈管见,不妥之处,诚望大家教正。 一、应当把党员队伍建设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龙头和核心 李铁映同志指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着力研究和解决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问题”(李铁映在1992年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下同)高校共产党员能否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直接关系到办学方向和教育成

    1993年01期 91-97+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0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浅谈政治思想工作中的人生观教育

    冯建华

    <正>人生观问题,是决定人们思想和行动的根本问题。目前,在社会上和学校里,有一部分青年人存在着各种各样错误的人生观。这在国际关系日益复杂、国内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的形势下,在构筑希望工程、培养跨世纪接班人,防止“和平演变”的今天,愈值得引起重视,要切实加强人生观的教育。 一、人生观教育在思想教育中的地位。 人生观教育是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教育是政治思想工作中的基本方法,而思想教育的重点应放在解决人生观这个问题上,也就是要帮助人们树立以人民大众的利益为重、一切从革命利益出发、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人生的最高理想、并为之奋斗终生的正确人生观,克服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以自私自利和个人主义为核心、尽而“为我”奋斗的错误人生观。

    1993年01期 98-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英语词典学中的两个问题

    张霖欣

    <正>英语词典学(Lexicography in English)是本世纪20年代之后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语言学分支学科。在英美近四、五十年来颇有份量的英语词典学专著不断问世,一反过去英语词典学专著甚少的状况。关于英语词典学的论文屡见于有关报刊。专门从事英语词典研究的机构有增无减。不少大学和研究机构还开设了英语词典学方面的课程和讲座。1972年6月在纽约召开的“英语词典学国际会议”首次向学术界正式显示了英语词典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自身地位。会后出版的论文集和其它一些有代表性的论著反映了英语词典学的新近研究成果,标志着这门新兴学科已经具有了自己的体系,并开始进入进一步独立发展阶段。

    1993年01期 102-10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关于学报工作中聘请专家学者审稿问题

    李法惠 ,王志尧

    <正>审稿工作是编辑的一项基本工作。稿件的审定,充分体现了编辑部的办刊方针和编辑水平,是办好刊物的关键所在。老一辈著名出版家叶圣陶先生曾有诗云:“选题订审校仇三,唯审唯精为指南。”说明了审稿对编辑工作的重要。结合学报编辑部来说,由于编辑部人力、编辑素质、稿件的专业性等条件所限,常常会聘请一些学术带头人作为自己刊物的“编委”或“特约审稿人”,帮助编辑部审阅一些疑难稿件,以保证刊物所发稿件应达到的学术水平。但由于这种审稿机制尚在研究探索之中,就如何协调专家、学者审稿与编辑审稿的关系,充分调动专家、学者审稿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这种“两结合”的学报审稿机制,就成了摆在每个学报编辑部面前的现实问题。本文试就这个问题加以论述,不妥之处,请同行们多多批评指正。

    1993年01期 106-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8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编辑·科研人才·学报

    陆宜新

    <正>1 随着科学技术、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近年来计算机的发展,带来了信息革命,产生了大量的信息变革和科学技术变革,从而改变了社会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愈来愈受到社会的重视,而科技信息的传递直接影响着科技的进程,科技期刊又是传播科技信息的主要载体,这也就把编辑出版事业推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地位。近年来,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员正在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研究编辑工作的内在规律和编辑工作的作用。而本文拟在探讨编辑、科研人才与学报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如何发挥各部分的最大功能,使刊物的质量不断提高,推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1993年01期 112-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1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南都学坛》——历史文化名城的璀璨明珠——南阳师专学报介绍

    本刊编辑部

    <正>《南都学坛》是历史文化名城南阳之最高学府南阳师专主办的学术性理论刊物。创办于1981年3月,原名《南阳师专学报》。分哲学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均为季刊,共设一个编辑部,是全国师专中创办最早的学报之一。1989年1期起本刊哲学社会科学版获准向全国发行,1992年1期起成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 南阳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本刊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办刊方向的前提下,紧紧抓住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的优势,相继开辟了《东汉文史研究》、《南阳作家作品研究》、《南都春秋》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栏目。

    1993年01期 119-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南阳名人谱 李泮明

    程安

    <正>李泮明(1914—1982年)字新三,原名李盘铭,曾用名李德林。南阳县英庄乡东堤上村人。9岁时随在张作霖部队供职的父亲辗转到哈尔滨、济南、天津等地就读中小学。17岁时考入曲阜第二师范。1932年5月考入山东省政府创办的工程人员训练班。1934年6月毕业同时从事公路工程的建筑工作。1937年抗战爆发后,怀着向往革命的心情奔赴陕西入洛川抗大六大队学习。同年11月12日加入中国共产党。未几,被选送到延安抗大五大队参谋训练队继续深造。由于他学习刻苦进步很快,未毕业就被选调到中央考察团工作。1940年4月,考察结束,又到抗大三分校训练部任军事助理员兼教员,负责训练部研究组的工作。

    1993年01期 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